时间:2021-10-18 19:29:23 来源: 阅读:41343
管理层缺乏领导力,中层管理能力断档,导致公司老板疲于应对企业内部的繁琐事务,无暇顾及企业的发展等长远问题,老板被称为企业的救火队长,总是出现在需要帮助的时刻。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3点
如果企业不能建立起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的激励制度,管理者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在工作中就会出现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情况,从而导致能力下滑,出现断档。
公司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体系建设制度会导致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无所适从,工作就会出错。
如果有一套制度和流程在那里,员工就会很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而且有了流程的支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条理会更加清晰,而且出错的概率也会大幅度的降低,直至没有。
是企业发展初期,公司规模较小,人也比较少,这个时候,企业的创始人团队往往是身兼多职,“高层、中层、基层”都是他,集决策与执行于一体,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和决策,并带动企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业务规模和团队成员逐渐扩大,对管理层和对应职责理清楚的需求日益凸显。
此时,中高层管理者角色转变滞后于企业发展,高层管理者代行中层管理者职责,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变成拥有管理头衔的基层员工,只“执行”无“管理”。
中层管理者雇用思想比较严重,而且一般是企业发展的元老,已经形成既定的执行者思维,战略格局升级不及时,意愿也不强。
因此,中层管理者往往只注重部门利益,不思考全局,其能力上升受到局限。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管理者只关注眼前的那一点利益,那么他的下属也会一样,变得鼠目寸光。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相当不利的。
积分制管理是一种通过把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人和做事两方面用积分进行量化考核,员工在公司里面做事越多,所得的积分就越高,最终根据员工当月所得的积分决定当月员工拿到手的钱有多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达到让公司利润倍增的目的。
在积分制管理中,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事,在做人方面只要对员工有益的行为都可以加分,比如说员工加班,我们可以给员工加分,给公司提意见也可以加分,意见被采纳也可以加分等等都可以加分。
如果员工不愿意付出,那么他的积分就会出现倾斜,比如说在做事方面的积分就会很高,但是在做人方面的积分就比较低,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用人,如果说员工的积分很高,不仅是在做事方面,做人方面积分都很高,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优先考虑,积分通过数据化来全方面考核员工的做人和做事,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数据。
为什么员工会愿意去多做事情挣积分呢?
很简单,我们把积分跟员工的工资收入、升职加薪、福利津贴、评优、甚至是公司的股权、分红等切身利益进行挂钩,只要员工积分达到了对应的条件,他就可以享受到对应的福利和好处。
员工在公司里面,想要多挣积分,就得多做事,而多做事,就等于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积分制管理里面,真正打破了平均主义,员工不再拿固定工资,而是根据自己的表现,每月挣到的积分多劳多得,让愿意为公司拼命工作的人得到更多,让偷奸耍滑,浑水摸鱼的人得到更少,甚至是没有,进一步筛选人才,优化人才,这样你的公司就会做起来了。